軍事深度報道抓問題方法路徑淺析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摘要︰作為一種系統反映與軍事活動有關的重大新聞事件,闡明事件因果關系,揭示問題實質,追蹤和探索其發展趨向的報道方式,軍事深度報道在抓問題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摘要︰作為一種系統反映與軍事活動有關的重大新聞事件,闡明事件因果關系,揭示問題實質,追蹤和探索其發展趨向的報道方式,軍事深度報道在抓問題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結合筆者采寫《解放軍報》“軍營觀察”版部分稿件的實踐,探討軍事深度報道如何在“戰略問題”“瓶頸問題”“現實問題”上抓問題的方法路徑。

  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抓問題報道促進和推動工作,歷來是我們黨開展新聞輿論工作的一個方法和特點,也是《解放軍報》多年來的傳統和亮點。

  眾所周知,“以今日的事態,核對昨日之背景,從而說出明日的意義來”是深度報道的總體特點。作為一種系統而深入地反映與軍事活動有關的重大新聞事件,闡明事件因果關系,揭示問題實質,追蹤和探索事件發展趨勢的新聞報道方式,深度報道在抓問題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相對于一般客觀性報道而言,深度報道在報道客觀事實的同時,突出向新聞人物和事件的縱深開掘,既追求報道的真實,更追求報道的深刻,既深入探尋事件的本質,更探討其背後的原因。毫無疑問,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應成為新聞工作者采寫和推進深度報道的著力點。

  回首3年多來采寫《解放軍報》“軍營觀察”版稿件的經歷,筆者對此感觸很深︰提高新時代軍事深度報道的指導性生命力,應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抓住涉及強軍興軍的戰略問題、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官兵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深耕細作,增強軍事深度報道的指導性傳播力,推動強軍興軍實際問題的解決。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毛澤東同志則認為,一篇文章“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眾所周知,新聞是引發和引導輿論的主要方式,輿論的力量就在于能夠及時地不斷地從生活中提出迫切的問題,來引起民眾和有關部門的注意,促進問題的解決。

  一篇深度報道的成敗、深淺和分量輕重,以及對讀者有無可讀性和指導意義,往往看問題抓得如何。可以說,抓住了人人關心的熱點問題,就找到了深度報道的切入口;抓住了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就能寫出有質量有分量的重頭稿件。

  給“軍營觀察”版采寫稿件的實踐讓筆者感到︰確立軍事深度報道選題,首先應站在全局的高度遴選,抓涉及強軍興軍的戰略問題,這樣的問題社會最關注、讀者最關心,采寫的稿件分量也最重。

  2018年初,筆者到陸軍第78集團軍某旅采訪,該旅政委無意中說,他們旅是從山東駐地移防到東北來的,過去山東很多人為了生活闖關東,他們現在是為了強軍興軍,可謂是新時代“闖關東”啊!

  本是無意中的一句玩笑話,卻一下子打動了筆者。在此次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許多部隊移防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移防對我軍戰斗力到底有何好處?這個旅“闖關東”的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基層部隊移防中遇到的酸甜苦辣,但既生動又典型,其中有許許多多換防部隊的影子,無疑是回答改革中部隊移防課題的基層樣本。

  用事關強軍興軍戰略問題的標尺一卡,這個線索的分量一下就凸顯出來。我們當即深入采訪,推出了講述這個旅《新時代,千里移防“闖關東”》的故事,講出了許多換防部隊快速融入新環境推進戰斗力建設的種種問題和思想,使這一軍事深度報道具有了厚重的生命力。由此說明︰抓問題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雖然都有其自身的新聞價值,但那些能夠具體體現黨的方針政策、事關推進強軍興軍進程等重大問題的線索,無疑最具時代特性、最具新聞價值,理應成為我們確定軍事深度報道選題的首要選擇。

  2019年5月,筆者跟隨軍委軍事訓練監察組深入部隊開展某專項訓練監察,一路監察一路體味,由衷感受到軍事訓練監察這一制度體系對部隊實戰化訓練的巨大推動作用,第一時間敏銳地意識到︰這一線索重大,它並非單純表揚某一個單位或某一項工作,而是在詮釋我軍軍事訓練監察制度體系,進而反映強軍興軍的發展進步。

  帶著這一認識,筆者利用近20天時間,跟隨軍委軍事訓練監察組深入部隊采訪,圍繞“督導部隊把練兵備戰擺上中心位置”“破解練兵備戰重難點矛盾問題”和“打仗的標準就是訓練監察的標準”三個方面,采寫了整版深度報道稿件,引起了全軍官兵高度關注。

  從中可以看出,要遴選好深度報道選題,必須正確處理宏觀與微觀的關系。雖然深度報道要從微觀入手,但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卻要有宏大的全局背景,微觀的新聞事實需要從宏觀的高度去把握,否則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是寫不好深度報道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上下求索、縱橫對比、事理結合、闡發线月初,教育部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聯合頒發《軍隊院校聘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管理暫行辦法》後,筆者感到,這是事關全軍院校教育改革的重大新聞。筆者立即采寫《我軍院校教育開放辦學實現歷史性突破—地方高校老師走上軍校講台將成為常態》的見聞式報道,並專訪軍委訓練管理部院校局領導,深入詮釋軍隊院校聘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力量對院校建設和強軍興軍帶來的重要意義。稿件刊發後,網上點擊率居高不下。很多網友留言說,這篇稿件的內容很新、主題重大、分量很重!

  2019年7月,筆者到沈陽聯勤保障中心第966醫院訓練場采訪,無意中發現,他們平時野外駐訓竟然也吃戰時單兵自熱食品。深入一了解,原來他們在訓練中發現,過去戰備糧習慣了只在演習和駐訓時才下發給官兵吃,導致平時消耗少,部分戰備糧過期變質。而且因為很少食用單兵自熱食品,一些官兵拿到手後竟然不會吃。

  原本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可放在備戰打仗的高度來衡量,問題就不小了。長期和平環境讓官兵遠離戰場,養成了不少類似見怪不怪的慣性思維。這不僅浪費了資源,更是和平積弊的一種表現。筆者越采訪越興奮,破除和平積弊,推進實戰化訓練,必須改掉這些習以為常的習慣。

  帶著這個問題,筆者采寫了《戰備干糧,平時也該吃一吃》《演兵場上,我們還有多少“習以為常”》等稿件,深刻剖析我軍訓練中還存在諸多和平積弊的習慣,鮮明提出“不倒出鞋里的沙粒,就翻不過實戰的‘大山’”“一次成功是僥幸,兩次成功靠運氣,三次失敗是必然”和“從‘素練之卒’到‘久戰之兵’,實戰化訓練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等深刻觀點,在部隊各級引起強烈反響。很多部隊領導和基層官兵都反躬自省,主動對照查擺自身存在的問題。

  這段經歷讓筆者感觸很深︰深度報道的選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媒體的新聞價值取向和新聞責任擔當,也反映了一個媒體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底蘊。《解放軍報》擔負著服務強軍興軍事業、引導官兵思想、指導部隊建設發展的歷史使命責任。因此,我們在確定軍事深度報道選題時,頭腦中一定要牢記這一獨特定位,時刻想著部隊建設。

  有了這樣的使命責任,我們在軍事深度報道中抓問題,就不能浮在表面上,必須著眼深度不斷深挖,抓住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和深層次問題,才能使深度報道真正深下去,體現針對性。

  2018年9月,筆者到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采訪時听到一件新鮮事,該旅下發一份新規定,在基層連隊炸了鍋。原因是,過去旅機關下發通知一直都是嚴禁、禁止、不準、不讓,可這次他們下發的規定里竟然是“十個可以”︰可以在體能訓練時戴耳機或用小音箱播放音樂,增加訓練趣味;可以在休息時間通過政工網看電影、玩游戲;可以在符合手機使用管理規定的情況下使用智能手機;可以在非公共場所吸煙,但不提倡吸煙……

  這件事也引起了筆者的濃厚興趣。追問之下,該旅領導道出了出台這一規定的原因︰“從嚴治軍”不僅要有“堵”,也要有“疏”;不僅要讓官兵知道不能做什麼,也要讓官兵知道能夠做什麼。

  這件事情雖小,卻讓我們對從嚴治軍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從這一視角來看待這個規定,無疑是部隊管理史上的創新之舉!帶著這樣的深度思考,筆者專門采寫了《“十個可以”真“可以”》和《帶兵人︰我們跟上新時代了嗎?—北部戰區陸軍部隊著眼時代特點更新觀念抓管理的調查與思考》整版深度報道,鮮明提出“軍營不是脫離社會的‘另一個世界’—帶兵人的‘鴕鳥心態’是跟不上時代的表現”鮮明觀點,告訴大家“能把‘帽子’甩過牆頭,就一定有辦法翻過去—解放‘大腦’,才能解放‘手腳’”,並配以“帶兵需要搖頭也需要點頭”的言論,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基層官兵一致點贊。有網友留言說︰“一個領導,不能穿著舊鞋走老路,也不能穿著新鞋走老路。從某種意義上說,端正看待新時代官兵的視角,轉變管理方式,是我們這支軍隊大有希望的標志!”

  回首這幾次采寫軍事深度報道的經歷,筆者深刻感到︰軍事新聞不僅具有引領輿論的功能,更具有引領部隊建設的作用。能抓住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采寫的軍事深度報道就能受到廣大官兵的關注和喜歡,就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網絡時代信息紛繁復雜,受眾隨時面臨著海量的信息選擇。深度報道作為新聞宣傳的“重型武器”,要想最大限度抓住更多受眾的目光,就必須選取最有價值的新聞選題進行深度和廣度上的延伸。

  那什麼樣的新聞內容才能受到最廣大讀者的關注呢?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新聞,記者每天都會獲取大量的新聞線索,其中不乏可做深度報道的題材。但我們首先要告訴自己,只有讀者最喜歡的,關系到他們切身利益的選題,他們才最感興趣,才最能調動起他們的連續閱讀欲。因此,答案不言而喻,官兵關心的現實熱點焦點問題,最受廣大讀者的關注。

  2018年的冬天,筆者在基層部隊采訪時听許多帶兵人反映,現在的官兵關系可跟以前不一樣了,很多人都津津有味地歷數種種變化,引起了筆者的濃厚興趣。可沒想到的是,深入機關和連隊一聊,更多的人告訴我,不僅官兵關系跟以前不一樣了,就連兵兵關系、官官關系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看到大家這麼有同感和共鳴,筆者深入采寫了《兵跟俺娃一般大,咋帶?》的新聞故事,抓住最典型的一個側面,用最直觀的方式道出了如今兵兵關系的一個最顯著變化。緊接著以此為牽引,以《親愛的戰友,戰場上請把背後交給我》為題,采寫了來自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兵兵關系的新聞調查。以生動的故事告訴大家,軍營還是那座軍營,可戰士組成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發出時代之問︰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如今你是怎麼了?

  隨後,深刻剖析新時代兵員成分日趨復雜化,士兵的年齡、兵齡、經歷和學歷等對“兵兵關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等深層次原因,層層剝筍引導廣大官兵認識到︰最難的共苦、最險的並肩,才能培育最強的戰斗力!

  稿子在“軍營觀察”整版刊登後,在官兵中引起了廣泛熱議,許多戰士都在網上發帖說,從這個版的稿子中,看到了我們所有人的身影!

  初戰告捷,筆者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再次深入基層部隊,圍繞官兵關系、官官關系兩個主題,先後挖掘采寫了《“兵”成了官,戰士咋就不跟你掏心窩了?》 《平時不與戰士同甘苦,戰場誰與你赴湯蹈火》和《跟曾經的老領導搭班子,這關系該咋辦》 《官官之道,幾多“關系”需捋順》4篇軍事深度報道,與兵兵關系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列深度觀察。稿件發表後,從軍委機關到基層連隊都反響強烈,網上點擊量累計數千萬次。

  這次報道啟示我們︰軍事深度報道“抓問題”,應該把上級關注的重點、部隊建設中的難點同官兵關注的熱點結合起來,作為深度報道的興奮點與著力點,不回避官兵關心的熱點問題,從報道內容上增強同受眾的“貼近性”,方能發揮輿論引導的強大作用。

  眾所周知,深度報道之深,在于對重大事件和新聞熱點問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化的解讀和評價,從而讓受眾了解新聞事件背後的邏輯關系。深度報道的采寫理念、水平和價值取向通過稿件與受眾發生直接聯系,在傳播中吸引受眾影響受眾。反映受眾需求的深度報道,自然更能夠受到受眾的歡迎。因此,我們確定深度報道選題時,既要注重報道的新鮮性、釋疑的準確性,更要突出受眾的關注性。

  多年來給“軍營觀察”版采寫深度報道的實踐,讓筆者體會最深的一點是︰在新聞事實、記者認識和受眾需求三位一體的提煉中,著眼受眾關注的現實問題,尋找出信息與受眾之間的關聯性,不斷探尋受眾的需求,就能快速尋找到最佳交叉點。

  一天晚上,筆者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沈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大學生士兵張瑩打來的,想讓筆者給他出主意︰提干落選後,他是該退伍還是該留隊?

  這些年下基層部隊采訪,記者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大學生士兵,他們都和張瑩一樣,熱愛部隊,熱愛這身軍裝。然而,每年的退伍季,幾乎所有像張瑩一樣的大學生士兵,都面對走與留不知如何選擇的苦惱,面對內心對未來選擇的猶疑與權衡。

  “究竟該走還是該留?”面對張瑩的苦惱,筆者一時也不知如何作答,腦中閃現一個大大的問號︰毫無疑問,在人民軍隊轉型重塑的今天,部隊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士兵。那麼,我們該如何留住這些“張瑩”們?

  于是,一個陌生來電,引出了一次專題調研。筆者深入采寫《退伍?還是留隊?》《“走留”的不等式如何破解—對基層部隊大學生士兵留隊情況的調查與思考》的整版深度報道。稿件刊發後,在基層部隊尤其是廣大大學生士兵中引起了強烈共鳴,許多大學生士兵在文章後面留言討論,點贊文章寫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抓住一個人人都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深度報道就有廣泛的受眾基礎。越是把問題抓到官兵的心坎上,就越會激發官兵的關注度和閱讀興趣。作為一名軍事記者,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站在時代的高處,用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從紛繁的社會現象中,抓取官兵普遍關注的方向性問題,從而喚起官兵的注意和支持。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20-07-17/18280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