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板轻敲千百载,慈利故事有渔鼓

来源:张家界非遗网 浏览

小编: “抱起渔鼓,皇帝金殿俺能走,小姐闺房俺能游,能帮皇上、公主解忧愁”。这是张家界市慈利渔鼓演唱者郭龙明在景区演出常唱的渔鼓词。慈利渔鼓是一种独具风韵的民间曲

 

“抱起渔鼓,皇帝金殿俺能走,小姐闺房俺能游,能帮皇上、公主解忧愁”。这是张家界市慈利渔鼓演唱者郭龙明在景区演出常唱的渔鼓词。

慈利渔鼓是一种独具风韵的民间曲艺形式,一般由一人单独演唱,乐器由鼓筒、板、钹、竹签组成。鼓筒为一截长约1米,直径约10厘米,下端蒙着鱼皮,蟒皮或猪心外膜的竹筒(现多用塑料筒),板为简板,是三块长20厘米檀木或茅竹片,钹为直径17厘米的京镲,竹签为一根普通竹筷。2023年11月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艺人演唱曲目时,或站或坐,站着演唱时左手斜抱鼓筒,同时左手握住简板,拎着钹,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竹签,右手其他三指轻轻拍打鼓筒下端的蒙皮,发出“嘭、嘭!”之声,根据唱词有节奏地用右手敲打蒙皮及用竹签击打钹,形成悦耳的节奏。渔鼓表演有唱、表、白之分,以唱为主,慈利渔鼓的曲调以高昂雄浑见长,且尾声悠长,别具一格。

 

 

 

  打渔鼓要讲韵脚。这韵脚总共一十四个半韵,每唱出一句词,都要结合到一十四个半韵脚的其中两个字。这一十四个半韵脚就是东、南、西、北、四、海、扬、明、荷、花、吹、鼓、藕、抱、二,其中二只有半个韵。

  慈利渔鼓起源于汉朝,盛行于唐朝。慈利渔鼓作为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同时,慈利渔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5-10-21/2186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