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算在楼市里混一辈子的买房人到底在想什么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上课的学员,有一些已经是有房一族

  上课的学员,有一些已经是有房一族。在解决第一套之后,他们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全国。

  有一个杭州的小伙伴,除了在杭州有三套之外,还在深圳买了大房子,接下来还要在上海买房。另一个上海的学员,在长沙买了不少,重庆也有斩获,同时也表达对沈阳房产的兴趣。

  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房产的财富价值被大家认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房产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资产,它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更多的优秀人士不断涌入大城市买房,在用真金白银带动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拉扯着房价往上走。

  这对生活在大城市,只想安稳一方的土著或者早期新移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可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像一股洪流裹挟着大家往前走。城市变漂亮的代价是,房价也会到达它对称的高度。大家享受了顶尖的城市服务,也被动地默默承受着高房价。

  房圈的朋友都知道,在买房这件事上,区隔普通人和专业人士的,主要是信贷和交易落地环节。

  别人因为贷款买不了,你有办法借到钱,那买到就是赚到。同样的预算,别人只能买到市场价的小房子,而你因为会淘笋谈判,就能买到折扣更多一些,面积更大的房子。

  大家忽然觉得,在研究如何买到更大、更好的房子这件事之前,更应该弄明白什么时候买。

  过去周期短,只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落地上就行了,就算时机不对也没关系,反正一、二年后就能看到成果。

  现在如果你不小心买在一轮周期的顶部,虽然我们相信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被套三、四年,心理负担和利息支出的损耗也是巨大的。

  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二线城市不管是在房价高度,还是买房理念上,和一线城市有差距。即便在一线城市内部,很多人买房认知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比如买近郊低单价的次新房,谋求规划升级和配套改善,再比如财务允许情况下多负债买大一些面积的房产,这些理念都有广泛的运用空间。

  用一个成都学员的说法就是,买房需要解放思想。限制买房人的更多是思维上的禁锢。

  去年大获成功的哈罗单车,就是复制摩拜和OFO的经验,从小城市起步,实现降维打击。

  在房产领域,这种复刻经验的可行性更大,因为本质上,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割裂的市场。

  房地产在遵循着普适规律的同时,伴随着土地的割裂,也有浓重的地方特色。每个地方的地区规划、人口结构、楼市政策各不相同。

  就算是链家这样的大玩家,在很多地方也是玩不过当地中介的,所以才会去做了贝壳买房。

  这种统一却又分割的状态,给了买房人非常大的机会。只要你掌握基本的理念,并且足够深耕,在你熟悉的区域,你可以胜过任何一个楼市大V。

  除了链家、中原这种在传统居间中介领域做到极致的机构外,房地产服务机构开始从买方和卖方切割成两大阵营。

  一种是易居、同策这样的纯粹只为房企服务的机构,他们有专业的地产大数据、专注地产的研究院和规模庞大的新房代理销售团队,所有板块都是为了支撑B端(房企)。

  另一种则是近年来市场上创新出现的管家公司,主要实现买房咨询、代购中介、信贷融资、装修托管服务。目前很多大城市都已经有这样的买方中介机构,不同于传统中介,他们只为C端(买房人)服务。

  一种是专业推荐点评新房,以广告收入为生的B端号。另一种则是像魔都财观这样的只聊如何买房,以帮助买房落地获得收入来支持发展的C端号。

  这么多细分机构的出现,暗示着房产领域已经过了粗放发展的第一阶段,专业分工意味着表面可见的大机会早已被充分挖掘。

  但是我们距离欧美那样的房地产成熟市场还差很远。在美国买二手房完全依靠买方中介和卖方中介沟通,涉及金融、律师、税务等支撑,普通人根本玩不转。

  大量的折扣房源信息掌握在零散的小中介手上,买房人依然无法得到独立可靠的买房指导服务。

  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他们非常小,但对于个体买房人,他们足够大。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机会,买到中意的房子,就是巨大的回报。

  为什么我们的金融人士有股票、债券、黄金、信托可以选,但绝大部分金融人士家庭的最大财富载体依然是房产。不少人愿意花数千万买豪宅,很少有人愿意花数千万买股票和理财。

  在金融机构里,口碑最好的是银行,银行信誉好是因为稳定。为什么银行那么稳,从不像券商那样业绩上蹿下跳,是因为银行从不持有股票,银行只相信房产和厂房作为抵押物的贷款,说到底也是土地加持的金融信用。

  在金融圈混得时间长了,我们知道从没有什么机构和项目是永远靠谱的。大家玩到最后,只相信看得见的土地,只相信看得见的房子。

  他们当中有走在买房路上的先行者,也有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有来自于三线城市的土豪,也有一线城市的刚需。

  他们身上的标签或许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房产这个风口,相信时代不会辜负他们。

  标签:买房人 楼市 房产 领域 人士 机会 大城市 房价 财富 贷款 信贷 一线城市 白银 魔都 二线城市 上海市 次新房 单价 36氪 市场价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caijing/2019-02-28/601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