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视频再证清白!人民日报微评:欠涉事女司机一个道歉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28日中午,@平安万州发出简短的警情通报,但这一最早的官方消息并未提及“女司机”“逆行”这样的字眼,只说“两车相撞,大巴车坠入江中

  28日中午,@平安万州发出简短的警情通报,但这一最早的官方消息并未提及“女司机”“逆行”这样的字眼,只说“两车相撞,大巴车坠入江中。”

  随即便是一场“全民声讨”——“判死刑”“一个人死就好了,干嘛连累那么多人”……“谩骂”四起、相当刺耳。

  28日下午五点左右,正当网友情绪沸腾之时,@平安万州一纸通报让真相实现反转——公交车突然越过中心实线,小轿车正常行驶,没有逆行。

  一时间,媒体忙着删微博、删微信,网友忙着删评论、写道歉,本就悲情的气氛又多了几分悲哀的感觉。恰如有人感叹,车祸中女司机虽然逃过一劫,但偏见和不实报道又差点要了她的命。

  换句话说就是,刻板印象提升了其可信度。媒体、受众都带着情绪第一时间跳进了“陷阱”,完全顾不上核查求证。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被评为牛津词典年度国际热词,简单来说,这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众观点的种种现象”。客观事实抵不过情绪渲染,这一点,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愈加多元,竞争自然更为惨烈。在一个热点事件面前,机构媒体也好,自媒体也罢,都想着快速跟进,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然而这种对“速度”的过度追求,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调查求证的时间,内容传播者往往听来“三言两语”,不细细核实追问就仓皇出手,报道不免会丢掉一些“准度”,牺牲了新闻应有的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说,网络极易滋生谣言,自媒体缺少把关人,但在这一次的新闻反转剧中,许多机构媒体也成了不光鲜的“主角”,虽然不是主观造谣,但影响力和破坏力显然更大。

  这一点,应当是比反转更值得警惕的。新闻求“快”,求“流量”,但必须跑在“事实”这一基本轨道内。这理应是所有媒体时刻绷紧的一根弦,时刻坚守的生命线。不然频频反转,终会丢掉公信力,如此,又怎为媒体,何谈新闻?

  最后,笔者想说,别让“反转”牵走太多关注度,事件更多细节也请等官方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北京日报(Beijing_Daily)北京日报·长安观察(作者:何若)、新华社现场云、人民日报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18-11-13/133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