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房地产重大消息高层罕见定调!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昨天,在中央党校召开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专题的名字:“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

  昨天,在中央党校召开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专题的名字:“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

  接下来才是重点。在这个会议上,最高领导人罕见定调: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长效机制方案。

  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方案已经从研究起草中的草案变成了方案,下一步应该会有大招放出来,可能从行政程序和立法程序中可以窥到长效机制的身影。

  三、“稳妥”二字很重要,在2019面对内外挑战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六稳”,尤其是稳预期成为重中之重,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实施一定不是以破坏稳定局面为代价的。

  这是个很重要的会议,省部级领导都来听会,为什么?高层传达的会议精神是地方行事的重要预期。

  别的先不讲,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口径,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微妙的转变——在连续谈了三年的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后,这回多加了两个字——“方案”。

  “建立/研究/构建……长效机制”的表述也调整成“稳妥实施”。看来这次房地产调控是在憋大招了。

  至于方案的身影,其实在长达三年的讨论酝酿之下,市场应该有充分预期:至少包含了住房制度,+货币金融制度(房贷政策、利率、融资)+财税制度(房地产税)+土地制度(比如近期一些新变量,农村集体土地进入租赁市场等等)。

  应该是一整套包括土地、金融、财税、监管等诸多内容的打包方案,总体看,至少不会利好房价!

  房产税一直被认为是楼市降温利器。一旦推出,既能够减少空置率、降低资源的消耗,极大地促进社会公平性,炒作房产也将会被抑制;也能让地方政府在房价下降之后,有了较为稳定的税收来源。届时,房价就没有不降下来的理由了。

  一方面,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不动产的实名登记,行至今年应该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这让房产税开征具备了条件。

  另一方面,目前虽然楼市已经开始降温,但是房价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个时候开征房产税,能够更好的调节房价。等到房价下跌之后再开始征收房产税,就会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了。

  这几年房产税一直在喊,但是总不能大面积的推广开大来,实在因为是牵扯过多,如果贸然推进,恐怕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后果。但是,房产税确实也在一直推进着。

  昨天,房产税也传来最新消息,1月21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在出席经济论坛时表示,有关房地产税的法案可能2019年就会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房产税对老百姓603883股吧)、开发商、房地产市场这三大主体都有显著影响。既让老百姓能买到健康的房价的房子,让开发商咬牙切齿,也避免了市场的暴涨暴跌。

  这次高级别会议,最高层首次在年初提及对房地产关心,不提“坚决抑制房价上涨”,而指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个表态意味深远!楼市最严厉调控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然,“这不意味着’政策会放水’,从各地政策内容看,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依然从严为主,只是较之前有所缓和。

  再次注意一下断句,是“要稳妥实施……方案”。长效方案有了,马上要实施了,但是呢,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稳妥”,也就是实施的具体步骤、力度、速度等要注意把握。

  “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依然不会改变。接下来仍然是“稳”字当头。防止楼市降温,也是稳的一环。

  主要是楼市太重要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涨大跌都不好。高层如此重视,地方上现在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城一策”是2019年各地房地产调控的一大关键词。未来也会在一城一策上有进一步动作:

  一线市场的导向太明显,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延续过去的政策。省会及三四线城市调控可能会逐步适度松动,但松动的前提预计以房住不炒、房价稳定、供求平衡为基调。

  尤其是因棚改而过度开发的省内城市,房价很快就会露出疲态。跌是必然的。至于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基本面还可以撑住。

  或许是房价太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都看不下去了,今天在达沃斯论坛上语出惊人,说高房价压缩大量家庭开销,拉低了消费。“政府在房价上很多工作要做”。

  也难怪,上周机构报告,居民财产配置中,房产占了八成,股市仅1%,跟房市比,股市连提鞋都不配。

  怪不得,证监会的领导也上来踩一脚。看来,天下间苦“房”久矣的,不止房奴,还有股民。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caijing/2019-05-30/10147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