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家呼吁加强立法严打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及时出台《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明确违规App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有助于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真正落地并见实效

  ●及时出台《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明确违规App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有助于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真正落地并见实效。

  ●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成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以来,组织开展的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评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4月16日,举报信息超过3480条,涉及1300多款App。

  ●建议加快立法进度,立法层面加大对违规App的打击力度;常态化公布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典型案例,对其他企业起到警示作用;站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高度,推进网络安全建设,重视对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治理。

  “当用户通过该App查询个人社保信息时,用户信息会被同步发送至一家大数据公司的服务器。”此前,因存在违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社保掌上通”App成为众矢之的。

  更让不少人心有余悸的是,当用户使用这款App时,被默认同意一份授权协议,如“您在此充分地、有效地、不可撤销地、明示同意并授权我们使用您的社保账户密码为您提供服务”,以及“在遵循本协议的条件下,对您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模拟您登录人行征信、学信网、社保、公积金、运营商网站等获取您的个人信息”等条款。

  在互联网消费时代,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如今,这一现象有望受到遏制。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起草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认定方法》),将“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纳入规制范围。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网络安全法对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较为原则,尽管《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细化了法律的要求,但从实践看,仍有大量App在打法律擦边球。因此,及时出台《认定方法》,明确违规App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有助于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真正落地并见实效。

  消费者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屡屡发生。

  2018年8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其中,经营者未经授权收集个人信息和故意泄露信息是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据统计,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的占比最高,高达86.5%,接到诈骗电线%,收到垃圾邮件的占比63.4%。

  随后中消协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更触目惊心。2018年11月28日,中消协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100款中多达91款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近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就《认定方法》公开征求意见,意在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提供指引,为App评估和处置提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教授告诉记者,《认定方法》的出台,使得监管部门可有针对性地对App违规行为予以治理,也为平衡技术发展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

  记者注意到,《认定方法》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共分为7种情形。没有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没有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形均出现在《认定方法》中。

  App没有隐私政策、用户协议,App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未通过弹窗、链接等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均被纳入违法违规行为。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qiche/2019-05-18/9842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