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豪“第三次创业”:重新定义世界标准的野心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温州商人王均豪,15岁即在生意场上,获得人生第一桶金,19岁和兄长一道开启民企进军航空的先河,颇具改革者的锐气

  温州商人王均豪,15岁即在生意场上,获得人生第一桶金,19岁和兄长一道开启民企进军航空的先河,颇具改革者的锐气。

  在随后近30年的时间中,均瑶集团在王均豪及兄长的合力之中,逐渐发展成为集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是中国民企的佼佼者,亦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百年民企”的样本。

  王均豪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的成长是一部不断突破体制,打破利益藩篱的创业史,其敢闯敢干的精神,顺大势、知进退的商业智慧,如烁烁星辰,长久闪耀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星空之中,曾给同行者力量,也给未来以希望。

  当时,王均豪要将公司正在研发的纳米陶瓷合金(又称陶铝新材料),作为汽车底盘材料供给吉利。他告诉李书福,这款材料是世界上同类品中最轻的,只有原来汽车底盘65%的重量。

  李书福觉得“哥们儿这产品有点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哈哈一笑,劝王均豪算了。

  这不是王均豪第一次碰壁,“不相信”的人太多了,下到买方,上至研发。大家难以想象均瑶能做出“世界最领先的金属材料”,这种材料最大的特点是“轻”,比同等强度的铝合金材料平均轻30%,除此之外还具有耐温耐劳、减震低胀、易工易塑的特点,适用于军工、航天、航空、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

  2015年,王均豪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室,发现这一科研成果时,十分欣喜。

  “过去很多年,我也找过很多项目,一般说可以填补行业空白、或者国内空白的产品,我都没做。陶铝新材料一下就点燃了我的热情,因为这不仅是均瑶缺的,也是我们国家缺的,技术是填补世界行业空白的。”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更高层面的家国情怀,王均豪笃定这是前途无量的事业。

  当时,有工程师都认为,技术转化成产品的设定过于理想化,但王均豪却毫不怀疑,他随后即牵手高校,成立陶铝研究院有限公司,筹备新材料业务。

  在后来的发展中,质疑的声音一直都有,王均豪觉得这也是该板块业务唯一的困扰:“很多人不敢想,但科学、商业太需要想象力,这一点我大哥(王均瑶)对我影响很大,他敢想敢做,一直保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我们企业也继承了这种文化。”

  现在,均瑶旗下的陶铝新材料在B 端成绩优异,其供应覆盖航空、汽车、军用坦克等多个领域,中国商飞、中国商发、中航工业、中国中车、吉利汽车与之已达成良好合作。

  在王均豪的蓝图中,陶铝新材料市场辽阔,未来可延伸至建筑、房地产等多个领域。采访过程中,他站在上海均瑶广场32楼的露台上,面对上海成片的高楼,刚好谈到陶铝新材料的话题,便马上着手计算如果“上海三件套”(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金茂大厦)使用陶铝新材料,可以减轻30%的重量,为其能节约的成本感到兴奋。

  现在,王均豪正发力C端市场,将陶铝新材料运用到箱包中。面对他要“造世界上最轻箱包”的理想,有人依然怀疑,有人呵呵一笑。

  有一次,他在陪儿子玩时,轻描淡写提了一下这个事情,儿子的第一反应是:“那我可以骑在箱子上吗?它这么轻,不会坏吗?”王均豪的回答是肯定的,儿子马上选择了相信,这让他感到欣慰。

  “我们要有重新定义世界标准的勇气,新材料产品——轻质铝合金箱包就是我改变世界的方式。”

  王均豪说这是自己“第三次创业”,原本不想亲自上阵做CEO,但这件事太重要,加之没人信,他只能亲力亲为,向买方推广、或说服质疑者。

  1972年,王均豪出生于温州苍南县大渔镇,他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两个姐姐,两个兄长——大哥王均瑶、二哥王均金。

  王家捕鱼为生,王均豪知道一碗米饭的来之不易,也目睹过“邻居出海打渔遇险,十多人尸体漂浮”的悲惨景象。

  像其他温商一样,王家三兄弟在生活的逼迫之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出走家乡,做生意谋生活。彼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市场经济的闸门打开,温州商人成为了改革最早的获利者。

  王均豪“出道”早,15岁便谈成了人生第一笔生意——300元的饭票,当时的他,便显露出早熟的商业智慧:面对被对方拒绝进门的情况,他谈自己从温州到长沙坐火车的辛苦路途,感动了对方;他也有成年人的魄力,给对方“先拿货后付钱”的条件。

  王均豪是有商业天赋的,他能从普通的聊天中嗅到商机,比如他跟长沙体育馆的负责人喝茶闲聊,得知体育馆是集资建设,想送集资者礼物以表感谢,但苦恼不知送什么。王均豪现场给出了“送徽章”主意,因成本低、有意义,迅速得到对方认同,马上签了合同。

  甚至连均瑶的航空事业,也是在闲聊中诞生的。90年代初,王均豪三兄弟在长沙已做过各种大小生意,他们以“仗义、好客”闻名于温商中。每逢周末,老乡们便聚集在他们长沙的办公地。“大家在一起喝酒、吹牛,挺开心的。”王均豪回忆说。

  1990年春节前,老乡们最后一次聚会,谈到回家坐车难的问题,有老乡提议包车回温州,很难说是不是因为酒后兴奋,王均豪接过话茬:“还不如包飞机回家。”

  当时国内的航空业并不发达,省会城市之间的航线都经常坐不满,所以压根没有长沙到温州的航线,兄弟三人分析一番之后,觉得确实是个机会。

  1991年7月,三人以惊人的胆魄承包开通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并随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

  航空领域在过去一直未有民营企业进驻,王均豪三兄弟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胆识和魄力惊蛰四座,诸如《农民胆大“包天”》的报道,布满了各大媒体。

  自此,均瑶集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企业化之路,航空业务成为后来多元化发展的均瑶集团的坚实基础。

  纵观均瑶航空板块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其每一步都恰到好处,踩到了政策开放的节点:比如2005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的桎梏被一一打破,2006年9月均瑶创办的吉祥航空首航长沙成功,成为当时第一批飞上蓝天的民营航空公司,2015年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

  当然,作为改革者,必须面对与利益既得者的博弈。2002年,均瑶以18%的股份入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王均豪原来的想法是“均瑶作为控股方入主”,但最终没能达成。

  当时的他面对结果是遗憾的,但最终还是看开了:“就这样吧,不可能凡事都能赢。”他哈哈一笑,说自己“放得下”。

  事实上,相比诸多在博弈中落败的民企,均瑶既有激流勇进的姿态,也拿捏好了退步的分寸,这不单是运气,更多在于掌舵者审时度势的智慧。

  在现代消费板块,均瑶成绩同样优秀:建设运营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也是现在均瑶集团总部所在地,是上海首座以民营企业命名的甲级商务楼;均瑶如意文化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经营商和零售商;收购的大东方,是江苏省百货零售的龙头企业,也是无锡市首家上市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

  王均豪曾在一次会议中说自己是“半个湖北人”,在身份认同上,他称自己既是浙商,也是楚商。

  他与湖北的缘分始于1998年。彼时,均瑶乳业已经成立四年,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潮流中,塑造了均瑶牛奶的品牌。

  据他回忆,书记进门之后,从三峡工程战略执行,一直讲到库区移民现状,他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三峡工程利国利民,为此有十万移民离开故土,搬迁至夷陵区(库区),现在这些移民无地可种,需要解决就业,因此还望企业前往投资,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福。

  “我对三峡工程了解很少,他这么一说,我感觉国家需要我们。而且,之前做航空已经赚了很多钱,解决了物质需求,我们后来做事业的追求早就超过了财富本身。”王均豪说,加之高出的物流成本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实地考察之后,均瑶乳业工厂便落子宜昌夷陵区,后来他还将总部迁移至此。

  王均豪在出席今年的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时,曾表示看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大健康饮品也将是均瑶打造品牌的重要抓手。

  他对该板块极其重视,接受采访之前,他在车上喝了公司产的大健康饮品——体轻松,采访中亦有向《楚商》记者推广介绍。

  回顾均瑶乳业的往昔,王均豪觉得不容易,他经历过行业大小危机无数次,曾在“牛奶掺水”价格乱战中挣扎,也旁观过“三鹿”遭遇“三聚氰胺”重创。

  “牛奶掺乱七八糟的东西卖,价格比水还便宜,我很烦,但却不能那样做,因为父亲教我,任何时候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后,均瑶的策略是放弃纯牛奶,改做乳酸菌饮品,才得以渡过难关。

  那天,大雨磅礴,王均豪备的300件雨衣很快发完,而悼念者依然络绎不绝,前往殡仪馆的高架为此堵了车。大哥生前商学院的同学们,无奈只能另外找地方,单独举办追思会。

  虽然心情沉郁,但看到那么多人前来悼别,那么多人敬大哥、念大哥,王均豪又由衷地为大哥高兴。“大哥生命的长度短了些,但厚度足够了,他这一生是精彩的,值得了!”

  灵魂人物的离开,让兄弟二人在一段时间内心灰意冷,茫然无措,他甚至一度想过靠上海均瑶国际写字楼收租金,度过余生。

  直到有一天,他听一位讲授讲了列宁的一段话:纪念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将过去未完成的、现在正在做的,将来要做的事做得更好,至此,他如梦初醒,重燃了经营企业的激情。

  在均瑶成立20周年之际,他甚至邀请了柳传志等一众大佬参加均瑶集团主办的“民企基业长青”的论坛,探讨如何做百年老店的方法。

  对均瑶集团来说,2004年是个分水岭。在此从前,兄弟三人,齐力可断金!在此之后,百年老店梦的达成,则需要更复杂的凝聚力,是需要多方参与的课题。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分担风险这个道理很简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只能拿利润去投资,绝对不能拿某一个业务板块的现金流去投资,后者的做法很危险,如果用利润去投资,即便有亏损,也不影响整体走势。

  楚:均瑶板块众多,B端的业务一直势头良好,为何在做陶铝新材料时,您特意亮出了“C端思维”的口号?

  王均豪:其实,做C端一直是均瑶集团的文化。我们在90年代就认识到了品牌的力量,许多国际上做B端的企业会垮掉,但可口可乐这种在C端有品牌辨识度的,能活很久。

  所以,当我们航空赚钱后,就一直在寻找做C端产品的机会,最后是在国家“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政策导向下,选择了牛奶这个C端产品,建立了均瑶乳业。

  王均豪:肯定比国外成功的概率要高,目前,国际上第一代传给第二代成功率30%,第二代传给第三代5%,中国肯定要突破5%。

  我现在已经对子女进行引导,比如每年都会带孩子回渔村一次,让他们感受到父辈创业不易,也会带他们去拜祠堂,体会宗亲间的情感血脉关系;还有,虽然我们家规是不能在家里谈工作,但公司的大事、喜事,我会在家庭聚会上提一下的,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告诉他们均瑶是怎样的存在;我女儿上大学选专业时,我问她想学什么,她不清楚,那么我就问她要不要加入一起做“百年老店”,逐步引导她,当她认同这个使命时,我就再指导她选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

  以前没什么人思考,我四十岁时问过一个年近70的企业家接班问题,他表示没想过,独生女对此不感兴趣,等自己去世后,政府一定会接手的,不用操心,哈哈。

  比如说,我们做民企的,绝对不要去当老大,我定目标也只会定“在行业中名列前矛”,绝对不会定第一,因为物极必反,我们首先追求的不是做大,而是做久;一件事情,我努力做到80分,还有20分就交给天意,无为而治。

  我教导女儿也是这样,她不用追求第一名,考班上中等成绩——第19名就行,因为一开始就定第一的目标,心里会扭曲的。但结果,她成绩非常好,这既是中庸文化,也是无为而治嘛。

  王均豪的办公室有三个重要摆件:老子、孔子、弥勒佛的像。其中老子是从某个山里专门带回来的,孔子是从一个好友处抢过来的,弥勒佛是从非洲背回来的,他把它们供在“百年老店”的牌匾下,并拍成照片,用作自己的微信头像。

  最重要的是,他能将这些道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有评论曾经说,“永远不做老大、 保持中庸的这套理论,一定程度上,让他保持了足够清醒,维持了企业的稳定。”

  凡事不追求第一、无为而治的调性,也让均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着平和愉快氛围。均瑶员工告诉《楚商》记者,公司不推崇狼性文化,一般不执行“996”,老板追求8小时效率,不提倡加班,除非有紧急情况。

  这在当今优质的民企中,实属不多见,但均瑶的业绩每年都稳中有增,现有的三家上市公司股票都不差,C端市场的品牌口碑市场反馈良好。

  事实上,他确实是口才极好的演说者。采访过程中,他对儒释道文化的融汇,以及对中庸文化的阐释,表达流畅且兴致高昂。

  另一方面,他又并不老派。交流中,会不自觉冒出时下流行的网络流行语,比如说到夷陵区书记登门拜访,他会说:“吓死宝宝啦,哈哈。”评价某些不上档次的行为时,会说:“太low”。

  这让我想起,大家对90后使用社交平台的总结——在微信上装死,在微博上蹦迪。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tiyu/2019-06-26/11109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