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艺术人物:聂危谷——重彩写意重造画境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聂危谷,1957年生于扬州

  聂危谷,1957年生于扬州。1981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2010年12月2017年12月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现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画与中国美术史方向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研究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冠名主办的《世界观聂危谷中国画展》。2016年6月在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同年11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会议中心举办同名个展;2015年12月在台湾佛光山佛光缘美术总馆举办了由星云大师题名的“危谷画展”;并曾应邀参加了绿色团体于2016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拯救地球”展览。2018年参加了在伦敦河岸画廊举办的“对话四季”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水墨泼彩画双年展”;以及在苏州举办的“墨魂画心”中国当代水墨作品邀请展。2018年10月参加由中国画学会主持的《丝绸之路》大型中国画采风与创作活动。2018年11月在江苏现代美术馆举办由江苏省文联“名家名作项目”支持并主办的《无界.聂危谷画展》;2019年4月应邀参加在山东潍坊举办的《中国画学会理事作品.山水画专题展》;5月应邀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

  “中国画如果要寻找一种方法,表现古代文明曾经拥有的辉煌,以及历经千古的沧桑,非聂危谷莫属。”他将草书式酣畅淋漓的笔墨与西画般浑厚斑斓的色彩肌理融为一体,他以混溶方法挥写中西建筑,如史诗般,交织着梦想与激情、凝聚与突围、辉煌与见证参以世俗情怀与宗教感悟、异乡寻梦和故乡徘徊、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隐匿其中的是,络绎千古的文脉,以及那世世代代建造者不甘寂灭的灵魂;彰显视觉的是,穿越古今时空,铭刻永恒记忆与个性创造的图像符号。

  当水墨和都市相遇,聂危谷以“建筑为名”,把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历史的、厚重的遗存相融,试图通往一个更大的境界,一个更有历史积淀深度的世界。

  中国水墨的语言本体,以书法意味的表意性语言最为重要;而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是承载着历史使命与文化抱负的信息代码,成为矗立在大地上永恒的符号,拨动着普世的心弦,与无数跨越时空的知音相遇。聂危谷用水墨方式、彩与墨互渗的肌理实现了对建筑的表达:建筑造型、材质、体量以及色彩张力,时空变幻的氛围悠悠岁月的洗礼、周遭环境的变迁、春秋季节的更替、阴晴气候的瞬变、朝暮时序的交错,建筑在朦胧、风化、变形、褪色中,幻化为扑朔迷离的意象,如歌如画的意境。

  如果仅仅只是用水墨表达建筑并没有什么意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聂危谷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画的西方古典建筑和现代国际建筑,结构性、光影性、色彩性都很强,墨韵与色韵互渗而富有变化,他将水墨语言体系推进为现代视觉方式,此为其一;通过对建筑的表达,传达出历史追寻中永不衰竭的生命力量,此为其二;他在自由地挥洒当中,增加了书法的抽象性表现,融中国草书笔调与西方油画色调于一炉,合意象表现与抽象构成于一体,造就了独具个人艺术特质的“写彩“画风,为中国画增添了新的水墨经验,此为其三。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喻之为交响乐章:“在聂危谷的作品中,兼有对中国传统和欧洲古典艺术的眷恋,教堂、寺庙、佛塔的结构美,被他用草书似的笔墨和油画般的色彩,描写得如此富有意象性,堪称写意色彩的交响乐章他所创造的成果,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发是:中国画的革新之路是无限宽广的,中国画黑白语言固然魅力无穷,浓郁、灿烂的色彩,也可以使写意的笔墨语汇增添异样的表现力,从而拓展传统中国画的创新途径。”

  读懂了建筑内在的灵魂、外显的意向,籍以表现天作地合的自然大美气象与辉煌沧桑的人文历史景观,聂危谷革故鼎新,立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基础上,打通了画种和文化之间的界限,重造画境,以建立起中国画的当代话语权,彰显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19-07-14/11577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