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它们缘何被央视点赞?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8月6日,赵家山体育文化公园和桐梓山体育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拉开了今年第二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投入使用的序幕

  8月6日,赵家山体育文化公园和桐梓山体育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拉开了今年第二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投入使用的序幕。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前,还将有18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陆续开放,在此基础上,明年还有4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投入使用,以确保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全部如期建成。

  据悉,赵家山体育文化公园位于江北区,武江西路与健安路交叉口,紧邻重庆中医院与南桥寺建材市场。桐梓山体育文化公园地处南岸区,紧邻南坪110中学(雅居乐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赵家山体育文化公园设计构思以尊重原始地形,保护现状植被为切入点,在植物配置上,多栽植遮荫大树,确保夏有林荫,冬有暖阳;桐梓山体育文化公园的设计思路则整体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布置了篮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以及植入器械的多功能场地。将场地文化与运动健身串联起来,充分满足了周边多种人群的使用需求。

  此外,针对第一批公园体育性够强、文化味不足的弱点,第二批公园会有意识地进行弥补。一位中标总承包单位负责人透露:“我们第二批在建的公园增强了文化氛围,不少公园都有自己的主题。例如巴南区的一个公园结合了桃花源的故事,渝中区的一个公园结合了巴将军文化,沙坪坝区的一个公园结合了冯玉祥的故事,等等。今后,市民们到公园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重庆市城市提升计划的重要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的安排部署,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主城‘四山’、‘两江四岸’生态及游憩功能建设,实施增绿添园,用心办好与老百姓603883)密切相关的小事、好事、身边事的要求。自今年春节前夕,首批30个社区体育公园开放以来,深受市民的喜爱。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计,截止6月30日,来公园锻炼、休闲的市民人数累计达到50万人次。

  事实上,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成功,还吸引了人民日报和央视等央媒的报道。比如人民日报就指出,转换思路巧加利用,成为小型化、多样化的健身锻炼用地,也能改变运动健身场地不足的状况,让体育更便利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央视新闻频道的《美丽中国——我的家》和《新闻联播》,也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丰富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改善了人居环境而点赞。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功能体现在“社区”、“体育”、“文化”三方面。相对来说,体育性和文化性比较好理解。体育性方面指的是,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不仅会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基本的体育功能属性,还会在各类运动场地植入科学健身法则,帮助市民更加科学地健身。

  文化性主要指,各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所在区的当地特色文化与传统风貌都在社区公园中有所体现。此外,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后期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还将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为依托,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展览、公益宣传活动等,以达到凝聚城市文化魅力的目的。沙坪坝区虎溪街道虎兴社区宣传员李志芳说,今年以来,社区借助汇贤体育文化公园,与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了多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度和关心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园长介绍,去年以来,该社区体育公园举办了春节联欢会、爱眼日活动等,以后还将筹办社区体育节、露天电影文化节等活动。

  那么,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社区性又指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社区性主要体现在,公园融洽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密切了邻里互助的关系,提升了居民的素养,附近居民自发维持公共秩序—市民自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也由此增强。

  市民阖家结伴,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里散步、聊天、锻炼,融洽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也密切了邻里关系。“现在开了公园,我们周末都可以一家人带孩子来耍,免得跑远。”家住丽景苑小区的居民李丽在赵家山体育文化公园开园一早就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来公园玩儿,她说,这里也会成为她和老公锻炼的好去处。

  经常来江北区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锻炼的张女士告诉华龙网记者,从前要跑去观音桥健身房的她现在每周都会有三天时间和老公一起来公园锻炼,“不仅免费,而且和老公感情也更好了。”

  同样是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常客”,李芬丽阿姨则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如何促进市民自治能力提升。李阿姨表示,为了有序利用公园的羽毛球场地,去年,周边社区的居民们自发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报名预约打球时间。以往因为“占位子”而扯皮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利用边角地建设,附近居民密集。公园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互动的平台,让他们的交流更加频繁,也有助于建立居民自治。”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标总承包单位负责人介绍,除了让居民们融洽感情,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还成为了社区互动的新空间、新平台。

  当然,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就提高市民自治能力而言,还有不小进步空间。比如,我们可以效仿珠海市香洲区那样倡导成立社区自治的管理机制,发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搭建政府与群众互信互动的纽带,形成镇(街道)、居委会、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共同维护”的良好局面,从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积累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一大亮点。比如,位于江北李家坪的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在没有建成之前,是一个光秃秃的大山坡,上面除了零星垃圾,便是杂草。同时,由于山坡横亘其中,使得附近部分居民出门要绕行很大一圈才能到达公交站台。为此,公园在设计之初,就把解决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使其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凤鸣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儿童戏沙池中的沙子,不是一般的河沙或者海沙,而是通过粉碎石英石制成的细小颗粒。后者不会形成粉尘,不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不损害儿童健康。

  而在近日开放的赵家山体育文化公园,我们也可以看到独具匠心的人性化设计。该公司园长表示,公园最早的规划是没有直通丽景苑的。后来考虑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就是方便居民锻炼和出行,所以专门修了一边小道,直接连通了小区。此外,公园的桌椅全部是木质,也是人性化设计的具体体现。园长表示,这也是听取民意后的一个细节改变:“第一批很多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座椅都是铁质或石质的,不少市民反映太阳一晒,热得完全没法坐,因此这次修的座椅使用了吸热性较弱的材料。”

  扬·盖尔是丹麦最重要的建筑规划师之一,在他的著作《交往与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和纪录片《人的尺度》中,强调建立一种people-friendly 的城市,“可居住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城市,而要达到这项目的,则需要“规划师、政客和设计师必须把人放在城市的中心”。而这种城市无疑是人皆向往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李后强也强调指出,以人为中心,是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重视人性化设计理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庆正在向“以人为中心”进行转变。事实上,这也与重庆市城市提升计划的精神相契合。

  要想使得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后期运营维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据重庆日报报道,作为92个公园的建设方,龙湖集团将负责公园设计、修建及后期维护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后期维护上,龙湖将在未来20年,利用其丰富的管理经验,采用智能化设备,确保各公园的持续、有序运营。

  对于龙湖介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设计、修建及后期维护,一些城市管理专家看到的不仅仅是城市品质的提升,还有体制机制的改革对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长期以来,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产品,客观上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现象。”重庆大学教授季晓明说,类似这样的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引入民间资本融入公共服务,不仅能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tiyu/2019-08-09/12094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