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研究产业地产商业模式:谁是中国软件基地头牌?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改革开放近41年历程里,中国软件园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全部引进到自主研发,铸造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从2000年的56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3万亿元,增长了112.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中国软件产业在全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的软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软件产业园作为聚集软件产业创新资源,培育软件产业企业,促进软件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在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大连软件园(下称大软)与中关村软件园(下称中软)是产业园区、软件行业中公认的顶尖软件园区,那么谁才是中国软件产业园的头牌?

  中软与大软在开发主体的企业性质上存在差别,创立于1998年的大软是亿达中国转型产业园区行业的开山之作,属于市场化运作的民营园区。而中软从2000年北科建开发、建设、运营,到2010年并入中关村发展集团,皆属于最典型的国有园区,发展过程中有着浓郁的政府色彩。

  看似大软与中软之间属于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系,民营园区与国有园区,但双方都得到了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大软虽属于民营园区,但其开创先河的“官助民办”模式,是在大连市政府希望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背景下,由亿达中国出资建设,大连市政府为大软发展软件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而中软作为北京市、中关村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抓手,可以获得怎样的政策支撑,自不必多说。

  而双方由园区性质带来的最大的差异便是双方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中软作为中关村乃至北京市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受政府的影响巨大。而大软需要拥有具备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使自身能在市场化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活的出彩。大软虽然属于“官助民办”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园区,但是从建设、招商到运营都需要自己去完成,政府可以决定产业定位,可以给予辅助,但毕竟属于民营园区,所有园区运营模式都需要自己摸索。

  虽然大软是在大连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当时的大连几乎没有软件产业企业。而彻底投身大软的亿达中国当时需要承担大软建设需要的所有资金,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又面临初次转型,软件产业资源不足,属于真正的抹黑前行。并且大软在建园之初,周边虽然有着不少大连著名高校,但是当时的高校甚至没有软件相关的专业,软件人才匮乏。亿达中国依靠当时2个重要的决策帮助大软度过早起的艰难起步期,也为未来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就是成功引入中国软件第一股——东软集团,通过东软一家重点企业盘活了整个大软,并开设了东软信息学院。并随后根据大软地理、人文等优势,确立了引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方向,抓住了当时全球软件产业转移的重要契机。帮助刚刚起步的大软,迅速站稳了脚跟,也为之后大软的快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大软相比,中软就明显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豪门世子”。中软从2000年12月20日刚刚实施开发之时,就被赋予了国家级软件园的发展目标,标志着国家对于中软发展的巨大期望与支持。除了享受中关村内的所有优惠政策外,在2001年7月被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后,中关村软件园陆续获得从国家部委到北京市政府再到海淀区政府等数十项授牌,而每一项政府授牌的背后都带来了一项产业优惠政策。虽说大软与中软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与中软相比明显显得逊色不少。在出人才与技术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软处于中关村核心区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呈三角状分布,以及拥有中国科学院以及海淀区众多高校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与人才支持。

  虽然双方的起点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时至今日,双方都已成为了中国软件产业园中的佼佼者,相比如“家世显赫”的中软,大软更让人肃然起敬。

  Ⅰ阶段:大软在成立之初,引入了当时的中国软件第一股——东软集团,以东软集团为核心,引入了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初期形成了一个国产软件产业集群。

  Ⅱ阶段:在2000年,大软抓住了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浪潮,依靠大连市地理、人文优势,引入了一大批日本软件服务外包企业。

  Ⅲ阶段:当引入日本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战略取得成功之后,大软迅速将目光转向了在日以及其他地区设立跨国公司的欧美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通过“BOT模式”、“产业楼宇定制服务”等一系列产业服务,将众多的欧美跨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引入大软,并留在大软。

  Ⅳ阶段:再到2009年,经过了软件产业转移的浪潮之后,大软园区内的产业生态逐渐成熟。,大软从重招商转变为重运营有规划的进行产业的腾笼换鸟,形成一个大中小型企业良性发展的软件产业生态。

  中软既是国家级软件园又是中关村内的软件产业基地,招商从来都不是问题。中软成立之初,就吸引到了一大批中关村外溢及外迁的软件企业。再加上中软处于全国顶尖的政策、人才、科技、地理等优势影响,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软件产业蜂拥而至。相比于大软初期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中软从创立之初就坚持只招入软件企业总部、研发企业。也当时也只有中软才有这样的底气,从建园之初就进行择商,而不是招商。依靠这些天然优势,使得中软一路发展成为了中国最顶尖的软件产业园。

  就眼前而言,全国拥有包括中关村软件园、大连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成都天府软件园、厦门软件园、海南生态软件园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软件园。软件园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政策、交通、区位的差距不断缩小,未来想要在软件园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园区的软件产业运营能力将成为未来制胜的关键。

  相比于拥有浓郁政府色彩的中软,大软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产业运营能力方面无疑走得更早,也走得更远。从“产业楼宇定制”模式、“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产学研一体化园区运营模式到360°产业服务体系,大软已经在软件产园经营出了一条宽广的护城河。小编认为相比于中软,大软更值得软件园区同仁借鉴与学习。中软拥有发展软件产业最顶尖的客观条件,但想要在未来超越大软,其实也并不困难,只需要在完成政府使命的基础上,锤炼软件产业运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caijing/2019-07-05/1135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